banner
版权信息

主 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 办 中国医院协会

编 辑 《中国医院》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委员 刘   谦

总编辑 田家政

执行总编 王才有

副总编辑 郝秀兰

编辑部主任 郝秀兰

广告发布登记通知书号

京西工商广登字20170149号

邮 箱 zgyy@vip.163.com

刊 号 ISSN 1671-0592
CN    11-4674/R

百年岁月铸辉煌 今朝扬帆再启航
――献给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建院100周年
时间:2019-07-22 10:02:18  来源:中国医院201908期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点击:

      回顾百年,沧桑岁月,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山医大二院”),创建于1919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是山西近现代医学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促进者。百年间,医院名称与建制几经变迁,从创建之初的100余张床位,发展成为拥有一院三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新时代,医院迎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继续发挥在山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排头兵作用,开启了新时代医院发展的新征程。
1 追溯历史  开启三晋医学发展之路
  1919年4月,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山西医学发展的历史开启了近代化的篇章。当时,否定和废止中医的思潮不绝于耳,山西独树一帜,改进和发展中医,坚持“使中医能应世界之潮流,成一种有统系之科学”。与此同时,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院,即山医大二院的前身,以“救济病人,扶助医会,改进医术,并指导医校学生实习”为宗旨,作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场所,成为山西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策源地。
  中医改进研究会及附设医院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大多是近代中医大家,他们对西医采取平等对话、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使近代山西中医的发展呈现开放繁荣的学术景象。杨百城在著作《灵素气化新论》中,以《灵枢》《素问》为经,以现代物理、化学为纬,旁涉天文、地质、历法、算术等,将中西医文化得以沟通。该书一经出版,引起业界广泛好评。时逸人倡导“中医科学化”五原则,提出融合中西医创造一门新医学的观点。张锡纯撰写《金匮硝石矾石散中药品及治女痨疸之理由》,尹任从西医实验角度论证原理,使中西医理论完美结合,在近代中医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期,薄桂堂、郝光祖,两位留学日本的学者,在《医学杂志》刊发《西医外科进化考》《麻醉术》《心跳原理之研究》《剖腹产术后肠麻痹》等学术文章54篇。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解放前,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院历经战乱,几经更名,以“强健国人体魄、治病救国”为己任,坚持“岐黄绝学,公之于万国大会亦不愧列居一席,中西两医永久并存于世界”的宏伟目标,开启山西医疗卫生事业的先河。
  岁月更迭,历史变迁,从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院到私立山西川至医院,从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从民国战乱到新中国的诞生,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山医大二院始终秉承“团结、严谨、务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如川方至、以人为本、济世救人”的家国情怀生生不息。
  新中国成立以后,孔庆丰、顾兆农、李武功、邢子亨、徐秉正、包淑和、马景昆、包尚恕、王鸣琴、刘铮、冉家彦、史乃楷、窦平、祝庆华等在医院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涌现了一批大医精诚的专家学者,造就了山西各学科各专业领域的开创者、奠基人。
  一系列高新科技在临床广泛应用,疑难危重病例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1962年,马景昆在国内开展脊柱结核、半骨盆切除术、断肢(指)再植等新技术。1978年,包尚恕的科研论文《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20世纪80年代,史乃楷建立山西省第一家心脏导管室,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瓣膜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卫小春主持的科研课题“培养软骨细胞移植治疗关节软骨”,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成为山西医疗卫生系统获得“863计划”资助的第一人。1993年,医院成功开展自体骨髓移植、人工全肩关节置换、肺动脉造影及溶栓术。2005年,妇科开展了各类腔镜下的妇科手术。2017年,心内科探索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获得成功……
  加强内涵建设,学科布局日益完善,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外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骨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先后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山西省首家临床医学博士点和临床医学院士工作站、山西省首家“诺奖工作站”相继建立;一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陆续建立……
  始终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重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医卫双优下基层”精准帮扶,加强医联体建设,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提供大量技术支持。从抗美援朝到参加山西省第一批援外医疗队赴喀麦隆援助当地居民,从巡回医疗到对口支援,从援疆援藏到医联体建设,从河北邢台地震、河北唐山地震、四川汶川地震、大同阳高地震到抗击非典,从遥远的非洲大陆到偏僻的天山脚下及各种急重危难的灾情现场,山医大二院医务人员不畏艰险,奋不顾身,都留下了忙碌的身影。
  21世纪初,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医院以宏阔的战略视野和高超的战略运筹,精心布局战略规划。一场静水深流的区域化深层次变革悄然前行。
2 “一院三区”布局擘画未来发展
     《礼记·乐记》中言,“穷高极远,而测深厚”。战略研究的高度与广度决定了战略实践的厚度。2011年,医院明确提出“一院三区”战略构想。8年来,院本部的步伐踏实稳健,南院区建设提速发力,西院区发展深挖潜力。“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资源整合、一体相连的医院新格局跃然眼前。
  院本部立足于“大综合、强专科”的发展定位,聚焦解决患者住院难、停车难、诊疗环境较差等问题,强化院区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患者就医感受。一号住院楼拔地而起,立体停车库建成运营,院区环境焕然一新。西院区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定位,创伤骨科研究所落户入驻,骨科编制床位900张获准批复,综合改造项目正在推进落地。南院区立足于现代化、国际化,在山西创新性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院区建设,成立了医院管理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一院三区”战略布局,是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政策、优化医院区域布局而实施的重大部署,是医院管理运行体制的重大创新。“一院三区”战略的落地实施,将打造新的医学高地,推进区域发展体制创新,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山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带动华北地区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未来,3个院区总编制床位将达到4200张,诊疗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辐射周边居民,造福三晋百姓,贡献健康山西。同时,“一院三区”引入社会资本的院区建设模式,其顺利推进和成功实现,将为山西医疗卫生健康行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和经验。
3 “136”兴医工程引领学科建设
  2018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整合基础较好的临床专科进行重点建设,在全省医疗机构全面实施“136”兴医工程,推动医疗机构在临床、科研、装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以点带面促进全省医疗水平整体提升,努力满足全省人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同年8月,山医大二院骨科、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内科被山西省人民政府遴选为“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单位。医院把握历史契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扎实推进,狠抓落实,使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山医大二院“136”兴医工程的建设工作,目标明确,路线图清晰,时间表具体,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微观战术。总体目标为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医疗水平“一主线”,全面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三项重点”建设,协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开发、医学装备保障、科技基础平台、国际医学协作、专病诊疗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六个基础项目”实施,通过聚集优势领域、聚集群众需求、聚集短板弱项,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推进兴医工程,助力学科建设。设立“四个基本目标”,即每个专科至少创建一项国内先进的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成为全省医学高科技创新的“基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高层次培养的“平台”;承办国际及国家级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技术培训班,成为学术交流的“窗口”;实施辐射带动与对口帮扶计划,推进强弱互补、技术互通、人才互助、平台互用,提高医疗服务满意率,成为高质量为患者服务的“标杆”。为此,全院形成“一盘棋”,上下联动,科学规划,分层推进,出现了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新局面。
  2018年,骨科制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有机融合”的科室发展思路,打造国际化、专科化的骨科,扩大山西骨科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使山西患者能够在山西本土解决骨科领域内的主要疾患,助力实现“健康山西”。建立骨科慢性疾病随访平台和科技基础平台,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研究,从全省层面前瞻性、针对性地解决疾病防治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实施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健全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医师自主研发专利技术及器械,开展一系列专利技术及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风湿免疫科先后开创40余项风湿免疫专科筛查检查项目用于早期风湿病的诊断。建立血清库及血清数据库,存有50000余份的血清标本为科研提供强大支撑。建立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山西区域联盟,带动全省从事风湿免疫病防治的医疗机构,共同促进风湿病学的发展,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2019年2月,山医大二院心血管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工作站着眼于高端技术引进、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工作交流、提高创新能力等工作的开展。伴随着无射线射频消融术、激光冠脉斑块消融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OCT隐静脉桥血管PCI、心室辅助装置冠脉介入治疗、无碘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可降解支架植入术等7项新技术的渐次开展,心内科在疑难患者治疗、前沿技术应用、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引领和带动全省心血管病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山医大二院扎实推进“136兴医工程”,积极开展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项目,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4 “十项工程”筑牢医院根基
  开启新时代医院发展的新征程,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医院,关键在于真抓实干、久久为功。2019年,山医大二院提出,要聚焦关键,重点突破,全面实施“十项工程”。
  实施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工程,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为医院体制改革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工程,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三甲评审标准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核心指标,全面提高运营效率。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医联体管理,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实施“一院三区”建设推进工程,院本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西院区争创“三甲”,南院区建设加速。
  实施“136”兴医建设突破工程,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医院整体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实施医疗服务提升工程,优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
  实施医学教育创新工程,强化医教协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广聚高端人才,广纳青年人才,延揽各类医学人才。启动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干部管理体系,建立新型分配激励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实施战略科技引领工程,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专项,形成重大科技原创成果。深入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实验室管理,积极创建省部共建实验室。
  实施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工程,提升科研反哺临床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实施信息化建设融合工程,促进信息化技术向各部门、各环节渗透,依托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忆往昔百年岁月铸辉煌,看今朝硕果累累续华章,展未来百舸争流谱新篇。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恰逢百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医大二院将在党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切实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深入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山西实践,努力开创新时代医院发展的新局面!

(执笔人  张静芳 秦德华 李少刚)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加强医院内部运行管理 积极适应
  2.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不动摇 为人
  3. 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益性的实践
  4. 志存高远 创新管理谋发展――访
  5.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
  6. 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医院发展之路
  7. 东风徐来 民营医院满眼春――温
  8. 在欠发达地区创造发达医院的奇
  9. 百年岁月铸辉煌 今朝扬帆再启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杂志社
技术支持:学术蜂科技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10206178号-1    网管入口